北京对于在河北操作品种多年的人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大市场, 尤其是一个全新的品种,各种未知数实在太多。 2004 年初保健品营销策划反思, 一个具有“延缓衰老” 功能的保健品* *(500 元一盒), 卖火深圳, 卖火宁波, 但能否卖火首都北京呢?有挑战就有机会, 2004 年 6 月, 我们带着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男那楸几氨本幼畛醯娜下返浇艚幼诺氖谐〉 鞑橛肫袒酰耍稣奖本┍=∈谐〉 男蚰弧? 7 月底铺货答 50 家左右时, 我们便开始了广告的运作。 思路定了、 媒体定了 , 剩下的就是执行。令人欣慰的是一开始投放广告市场反映很好, 第一篇广告就接了近一百个咨询电话,这也给了我们信心。 但经历了 8 月初一个“小” 高潮后, 电话咨询、 销售等情况直线下降。 9月、 10 月期间, 我们做了很多调整, 但市场还是没有任何起色。 不得以, 在 11 月份我们更换了媒体, 但希望还是像肥皂泡一样虽然很美却很快破灭。当时间进入 2004 年最后一个月时,我们痛苦的反思埋没了一切快乐的理由。回首, 半年多的的兴与落, 现在看来就像在一夜之间, 而其间的种种疑问也似乎有了答案…… 第一个疑问: “隐性” 保健品新的出路在哪里?“隐性”, 顾名思义, 是针对“显性” 而言。
笔者不知这样对保健品分类是不是妥当, 姑且这样分分看。“显性” 保健品功能明确, 见效快。 比如肠清茶对便秘有调节作用、 唐美含片对高血压有调节作用等等。与此相反,“隐性” 保健品的功效就不是那么明确了, 而且一般见效较慢。 比如: 天使丽人美容胶囊以及我们操作的延缓衰老的* * 。 这类品种一般都不好操作, 原因一是老百姓弄不清吃了之后究竟能对自己产生什么好处, 二是吃一段时间后不怎么见效造成的挫折及不信任感。 此类品种的“烈士” 不计其数,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那怎样才能使一个见效较慢, 价格又昂贵的“抗衰老” 保健品卖火呢? 在正式做市场之前, 我们分析了* * 的优势与劣势:优势: 1、 成分配比极佳(同时含有高纯度α —亚麻酸、 卵磷脂、 膳食纤维素、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2、 有新闻炒作成功模式可以借鉴(深圳已经靠这种模式把市场做成功了) 3、 北京市场容量极大 劣势: 1、 价格高(每盒 500 元, 服用一个月) 2、 功能诉求较散, 延缓衰老的外延太大3、 北方消费者普遍缺乏保健养生理念和习惯 针对以上的分析, 我们制定了 广告传播方面“新闻式炒作” 思路, 并把成分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鸡尾酒式抗衰老魔方”; 用“让你年轻” 来代替“延缓衰老” 的诉求, 把承诺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消费者。
这样看来似乎是胜券在握了, 但紧接着便出现了问题, 那就是:第二个疑问: 市场操作能否被“克隆” ?* * 在深圳卖火, 因为有两大法宝: 一个是新闻炒作, 一个是与药店联动。由于《深圳晚报》 的特殊地位以及南方城市较宽松的新闻媒体监管, * * 在深圳上市的时候采取的是纯新闻是炒作, 第一篇广告题目 即是“我国抗衰老科研获重大突破”, 文章开头就是: “本报消息……”,极具迷惑吸引力保健品营销策划反思, 吊足了读者胃口。 另一方面, * * 在深圳的报纸广告根本不写“经销地址”, 而是采取与一家大型连锁药店互动支持的方式来进行终端渠道建设(即* * 在广告中适当宣传这家大型连锁药店并在此连锁药店独家销售, 作为回报, 这家大型连锁药店将* * 作为主推产品)。所以, * * 在深圳的广告效果相当好,市场也很快预热,稳定后的月回款一直在 150 万左右。 这种方式“克隆” 到宁波, 效果也一直不错。所以这种操作模式还是成功的。 但在北京, 灵吗?北京是首都, 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管都很严格, 所以在南方的“新闻式炒作” 肯定要大打折扣; 另外, 北京实在太大, 要想以一个大型连锁药店覆盖全北京是不可能的。
所以, 这两样在外地成功的法宝到北京都似乎有些水土不服。虽然如此, 我们还是坚持了南方新闻炒作启动的方式, 药店也首先选择了“金象大药房连锁”。 但事实情况正如以上所说, 无论是广告还是终端, 我们在北京都遇到了 很多麻烦, 也就自然产生了以下的问题:第三个疑问: 长时间的“新闻炒作” 能否坚挺广告效果?毋庸置疑, 新闻炒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迷惑性强, 能很好的解决消费者对药品、 保健品广告的戒备心理, 短时间内树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但新闻炒作的弊端也很多,在运作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 比如查找资料, 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但后来还是遇到了不能回避也不可能绕着走的困难。第一个就是信息的断层。 新闻就是事件, 而且是令人感兴趣的事件。 可一个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不管多丰富, 终究都是在围绕产品来说事, 一次两次消费还有新鲜感, 那十次二十次呢? 这就造成了后续广告要么改弦更张走纯广告的路(这就浪费了前一段时间积累的广告效果), 要么就胡编乱造(这极易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 但这两种方式都行不通。第二个就是连贯性的缺失。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消费者从第一篇看起,一篇一篇的看下去,就像是在欣赏电视连续剧。
但谁都知道消费者看报纸不可能每一篇广告都关注, 即使都关注也有看不到的时候, 所以这就造成了消费者接受“新闻事件” 信息的不连贯性, 有时看完广告往往不知所云。第三个就是“太花”。 新闻炒作注定广告文案每一篇大标题都不能重复, 否则就不是“新闻” 炒作了, 这也造成了中后期的“没事找事”, 直接后果就是让人感到牵强、 做作, 比如“一位顾客只交钱不拿货(无非是让药店送货)”,“大妈竟仍了百宝箱” 等等, 影响了广告效果。 因为最初的广告定位于中老年人, 销售又一直没有上量, 所以我们就在后期的广告中又以白领女性、 成功男士为目标进行了一些诉求, 以期、 扩大人群使销量上升, 但事实上却是失败了, 因为—— 第四个疑问: 大人群、 大市场是否就意味着高销量?一般来说, 一个产品所面对的目标人群广泛, 市场容量巨大就意味着前景非常广阔。 但现实却和很多厂家开了玩笑,降血脂产品可以说就符合以上两个条件,但几乎没有一个成功。其实, 产品本身的特点往往容易被忽略, 作为药品、 保健品, 南方比较注重保健养生也许会无疾而买, 而北方消费者购买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解决问题, 如果身 体没有问题, 那再好的药品、 保健品恐怕也不会有人来买。
延缓衰老就是这样。 每个人都在衰老, 衰老表现出来的症状无所不包, 有高血压、 高血脂、 便秘等, 但这些基本都有其对应功能的保健品占据了, 所以“延缓衰老” 看似谁都能买, 实则谁都不会有一种迫切性来买, 即使某一方面有迫切性也会购买针对其问题的单一功能药品、 保健品。 所以在北方保健养生习惯还未养成之前, “延缓衰老” 的产品其真正的需求者实在是少之又少。后来在一次金象大药房组织的活动中就印证了这一点。 那次活动在公园内举行, 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参加。 而来到我们的展示柜台前的消费者无一不问: “你们这个产品是治什么的呀? ” 这样我们很尴尬。 说是治衰老的? 那老百姓肯定犯晕, 说什么都治, 那肯定陷入了老百姓的固定观念里: “什么都治就什么都不治”! 当时我们只能说* * 的功效是从“细胞开始延缓您衰老让您年轻的”, 可这毕竟太“虚” ……有人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就看你怎样吆喝”, 不错, 但反过来说“不管怎么吆喝,还得看你卖的东西”。 我认为, 产品的自 身 特点在你开始卖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你一半的命运……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 电子邮件: @sohu. 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bjoo.com/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