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进步令人吃惊,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玩的还是所谓的“学习机”,长这个样子:
后来干脆就“不演”了,要什么键盘啊,太占地方,直接就是游戏主机了:
不过,这种设备和技术在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被玩烂了(1990年前后),直到2000年,随着个人电脑在国内普及,FC游戏机才逐渐消失。
你们一定想不到,直到2019年,“小霸王”游戏机的团队才在上海解散。
其实,FC游戏机及小霸王“学习机”,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信息技术的首次民用”,你要是问那套设备有什么意义,对于购买者来说,娱乐和学习是他们的意义,对于生产、销售的企业来说,激活了游戏市场、创造交易就是意义。
时间来到了2000年,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电话开始在国内普及,那个时候,在聪明人手中,以“黄页”为代表的互联网成为他们赚到的第一桶金。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互联网”这一概念彻底爆发。如果我们把时间回到国内第一批“互联网大佬”们创业的2000年前后,就会发现,与其纠结“互联网”的定义、作用,不如投身其中,不论你是从中赚钱、还是花钱(娱乐、购物),都会更有意义。
互联网诞生至今,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工作方式。虽然我们创造了线上、线下,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等等许多概念,但是可以发现其中的共通点是,他们都在围绕着“人”如何生存、发展得更好。
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直到2013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概念开始流行(这里说的是被广泛认可),社会开始逐步形成一种意识,即我们这个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是时候该拥有自己的“货币”了。
在这之前,以及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在“虚拟互联网世界”里进行交易、娱乐。
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我们用现实世界里的钱,购买了来自现实世界中的衣服、食物和演出门票,互联网只是充当了一个交易的媒介。
简单来说,当下这个时间段内,互联网这个概念其实是构筑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诸多实体上的。
维基百科对元宇宙的描述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 3D 虚拟空间。
这么一看,很多人还是云里雾里的,不知道“元宇宙”到底是啥。其实和“互联网”或者“电商”这一概念一样,很多东西是没法用一段话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为,一个产业它是有许多细分类目的,它面临的场景是不一样的,它的概念也就很难用一段话去准确描述或者定义。
那么,“元宇宙”的一种应用场景可能是什么呢?
电影《头号玩家》的场景或许是一种应用。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切换身份,自由穿梭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在虚拟空间和时间节点所构成的「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交友、购物、旅游等。元宇宙,这个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虚拟世界,去中心化平台让玩家享有所有权和自治权。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虚拟进一步接近现实。
正如多年前被发明出来的“互联网”技术一样,“元宇宙”更多的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它的意义或者作用,是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去确定,借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做了这么多铺垫,其实我是想让你对今天要说的“元宇宙”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有个初步的认知框架:元宇宙说得再悬乎,它都离不开技术的“内核”,让“人”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它只是一种技术的延伸,最终要服务于人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商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bjoo.com/1212.html